伊顿健康导读
JAK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变了特应性皮炎(AD)的管理格局,其临床疗效结果令人鼓舞,并且起效非常迅速。不过,JAK抑制剂并非没有风险,它们的使用并不适合所有 AD 患者,患者和医生都需要了解这几点。
JAK抑制剂的“黑框警告”
早在2020年,由于发现托法替布(第一代JAK抑制剂) ORAL Surveillance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发现其高剂量组(10mg BID)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和癌症风险显著高于TNF抑制剂,因此FDA就给托法替布以及全类别JAK抑制剂添加了黑框警告,提示关注重大风险。
01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引起的全身炎症与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升高有关,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这是由于血栓形成前环境的产生。
此前FDA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的一项强制试验表明,JAK抑制剂的VTE风险增加。
而在AD(特应性皮炎)治疗中,JAK抑制剂试验显示VTE(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RA(类风湿关节炎)试验,且多发生在高剂量和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例如乌帕替尼试验中VTE发生率<0.1/100患者年,15mg和30mg剂量下均有发生,但仅限于有病史和危险因素的患者。
因此在使用JAK抑制剂前,建议评估VTE危险因素,如VTE病史、年龄>65岁、遗传性易栓症、雌激素使用、手术史、不活动、未控制高血压、肥胖、吸烟、癌症、妊娠和合并IMID(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如有危险因素,应考虑最低剂量治疗,与患者共同决策,并在必要时咨询专家。同时,需告知患者VTE的警示体征和危险因素。
02恶性肿瘤风险
JAKi诱发恶性肿瘤的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阿布昔替尼和乌帕替尼都有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的黑框警告。
尽管有黑框警告,但恶性肿瘤的风险很低。一项系统评价发现,JAK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未随时间增加,包括托法替布在RA随机对照试验中的暴露数据。然而,前瞻性安全性研究表明,JAK抑制剂治疗可能增加恶性肿瘤风险。例如,一项托法替布治疗RA患者的试验显示,与TNFi(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组相比,癌症风险比为1.48,且65岁以上患者肺癌发病率较高。对乌帕替尼治疗AD的研究显示,15mg剂量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1/100患者年,30mg剂量为0.5/100患者年。
总之,临床试验中发现JAKi治疗后出现恶性肿瘤,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但总体风险仍低。与普通人群估计值相比,发生率未显著升高。JAK抑制剂对AD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03器官功能障碍
JAK抑制剂治疗可能与血清肝酶和肌酐水平升高有关。JAK抑制剂不应用于严重肝病患者。
肾功能对JAK抑制剂的暴露有显著影响。因此使用JAK抑制剂前需要根据说明书来决定或调整剂量。
与接受TNFi(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比,接受JAKi治疗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率更高,因此JAK抑制剂有黑框警告。
在开具处方时,医生应与每位患者讨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和益处,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或中风是使用 JAK抑制剂的相对禁忌症。
04妊娠期和哺乳期
鉴于缺乏关于妊娠期间选择性 JAK抑制剂安全性的决定性医学证据以及动物母乳中已知 JAKi 的排泄,我们建议尝试或计划怀孕的患者,如果怀孕或哺乳期,应避免使用 JAK抑制剂。
05其他
除此以外,JAK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反应、粉刺、头痛、实验室变化等。
总之,在开具JAK抑制剂处方之前,应评估基线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静脉血栓栓塞、恶性肿瘤、心血管健康、肾/肝功能、怀孕和哺乳期以及免疫功能。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任何药物都会存在副作用,目前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的长期安全性试验还是可靠的,重要的是用药前告知医生基础疾病和用药期间定期做好体检筛查。
目前有氘代药物与双靶点生物制剂正在开展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用药,符合要求可入组治疗,有需要的可点击了解:
特应性皮炎双靶点单克隆抗体招募进行中,同时靶向TSLP和IL-13!
注意:氘代药物已有在银屑病中获批。
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申请加入特应性皮炎交流群:
本文仅做参考,不提供任何诊疗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前往医院向专业医师咨询。部分材料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国际湿疹理事会,使用口服 Janus 激酶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实用指南 |英国皮肤病学杂志 |牛津学术 (academic.oup.com)
2.Guttman-Yassky E, Thaçi D, Pangan AL et al. Upadacitinib in adul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16-week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 145:877–84.
3.Ogdie A, Kay McGill N, Shin DB et al.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 psorias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 general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ur Heart J 2018; 39:3608–14.
4.Pfizer.https://cdn.pfizer.com/pfizercom/USPI_Med_Guide_CIBINQO_Abrocitinib_tablet.pdf (last accessed 17 February 2022).
5.Simpson EL, Silverberg JI, Nosbaum A et al. Integrated safety analysis of abroci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from the phase II an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program. Am J Clin Dermatol 2021; 22:69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