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必妥、司普奇拜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风险较高的不良反应盘点

伊顿健康
2025-07-14
来源:伊顿健康

伊顿健康导读

特应性皮炎(AD)患者对生物制剂一定不陌生,但作为一种近些年新兴的治疗方式,虽然效果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但很多患者难免心里还会有些担忧这种皮下注射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目前市面上核心特应性皮炎IL-4生物制剂(达必妥、司普奇拜单抗)的风险。


1.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风险指数:⭐⭐⭐⭐

许多使用度普利尤单抗的患者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困扰——眼睛发红、干涩、有异物感,甚至出现分泌物。这不是普通的"红眼病",而是生物制剂相对特异的不良反应:结膜炎。临床数据显示,约8.4%的使用达必妥的患者会出现结膜炎症状。


不过,新型生物制剂司普奇拜单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司普奇拜单抗的结膜炎发生率略低于达必妥,且对头颈部位疗效更佳,这可能为不耐受度普利尤单抗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规避方法:
✔ 用药前做眼科检查,尤其有干眼症病史者
✔ 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
✔ 若症状严重,考虑换用结膜炎风险较低的药物(如JAK抑制剂等)


2.感染风险

风险指数:⭐⭐⭐⭐

生物制剂之所以被称为"靶向治疗",是因为它们能够精准抑制特定的免疫通路。但这种"精准"是相对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网络,抑制某些环节可能会意外削弱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度普利尤单抗、司普奇拜单抗通过抑制IL-4/13通路发挥作用,而这一通路在抵抗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可能增加某些感染风险。


临床上较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单纯疱疹和皮肤细菌感染。


预防措施:

1.加强身体素质,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

2.避免感染因素,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


特别提醒:活疫苗(如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在生物制剂治疗期间通常是禁忌的,因为理论上可能引发疫苗相关感染


3.疗效衰减

风险指数:⭐⭐⭐

与所有药物一样,生物制剂也可能面临疗效减退的问题——专业上称为"继发性失效"。


导致疗效减退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是机体产生了抗药物抗体(ADAs),使药物被快速清除;也可能是疾病本身进展,原有治疗强度不足;还可能是炎症通路发生了"逃逸",即药物阻断IL-4/13后,其他炎症因子代偿性增多。


应对策略:

确认是否真的失效:症状波动不一定代表药物失效,可能与季节变化、压力等因素有关。建议系统记录症状变化,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优化辅助治疗:加强保湿护理,合理使用外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有时配合光疗也能增强效果。

转换治疗策略:更换为其他机制药物或采取联合治疗

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对于难治性AD患者,可关注国内正在开展的生物制剂类似药或新靶点药物临床试验


了解了生物制剂的各种潜在风险后,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担忧甚至恐惧。但医学决策从来不是追求"零风险"——那意味着放弃所有治疗机会——而是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如果现在处于中重度病情,请让医生进一步评估,相信医疗。

有需要参加特应性皮炎新药临床的可以点击链接,符合入组后无需费用使用临床治疗,获取更多国产IL-4Rα单抗治疗上市药泽立美和司普奇拜单抗等招募特应性皮炎患者,最小3个月可参与

2025627

本文仅做参考,不提供任何诊疗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前往医院向专业医师咨询。部分材料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自由容器
在线报名表
我已经阅读并同意 《隐私保护协议》
提交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