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健康导读
近期,ANCHOR-1试验、ANCHOR-2试验和WAYPOINT试验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相关成果分别在《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结果表明,靶向IL-5的超长效生物制剂depemokimab(每半年用药一次)和靶向TSLP的单克隆抗体tezepelumab(每4周用药一次)均能有效缩小鼻息肉,改善鼻塞等症状,同时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降低手术的可能性,并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一种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面部疼痛以及流涕等,并且疾病牵连时间长,易复发,成为很多患者正常生活的“心头恨”。而现有的治疗方案都是依靠激素药物或者手术切除息肉,尽管部分患者能通过这些方案实现治愈或病情控制,但仍有至少20%的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手术,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复发和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比例逐渐升高。
为了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鼻科出现了一种靶向武器—生物制剂。常见的有靶向IL-4Ra的度普利尤单抗、靶向IL-5的美泊利珠单抗以及靶向IgE的奥马珠单抗等,并且已在多个国家获批投入临床治疗。不过虽然生物制剂效果突出,但2-4周的高频率用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为此,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或延长给药间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Depemokimab:靶向IL-5,半年一针
IL-5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在CRSwNP患者的鼻窦黏膜中,IL-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NCHOR-1试验和ANCHOR-2试验旨在评估depemokimab(100 mg)作为CRSwNP患者标准治疗的附加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标准治疗组(272例)和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256例),每26周(半年)用药一次。标准治疗包括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偶尔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使用抗生素。
两项试验的共同终点为内窥镜下鼻息肉评分和鼻塞评分(总分0~3分,分数越低,鼻塞情况越轻)。研究结果显示:
鼻息肉评分:在两项试验中,depemokimab均显著改善了患者从基线到治疗第52周的评分。在ANCHOR-1试验和ANCHOR-2试验中,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的内窥镜下鼻息肉评分分别比标准治疗组降低了0.7分(P<0.001)和0.6分(P=0.004)。
鼻塞评分:在两项试验中,depemokimab均显著改善了患者在治疗第49~52周的评分。在ANCHOR-1试验和ANCHOR-2试验中,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的鼻塞评分分别比标准治疗组降低了0.23分(P=0.047)和0.25分(P=0.025)。
此外,在其他亚组分析中也观察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量表(总分0~11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的SNOT-22评分比标准治疗组降低了8.1分(P=0.007)。
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用药或疾病调节用药方面,标准治疗组和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6%和26%,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的患者比例更低(P=0.006)。
在哮喘控制(ACQ-5)评分方面(总分0~6分,分数越高,哮喘控制越差),depemokimab+标准治疗组的评分比标准治疗组降低了0.75分(P=0.004)。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79% vs. 75%),表明depemokimab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Tezepelumab:靶向TSLP,4周一次
在CRSwNP的发病过程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被认为是诱导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靶向TSLP的治疗可以阻断CRSwNP发病过程中的上游炎症信号。Tezepelumab是一种阻断TSLP与受体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人源化IgG2λ单克隆抗体,此前已用于哮喘和特发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WAYPOINT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210 mg、每4周一次的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203例)和标准治疗组(205例,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
研究结果显示,从首次治疗开始,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的鼻息肉评分(第4周)和鼻塞评分(第2周)均显著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持续至治疗第52周。在治疗第52周时,与标准治疗组相比,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的鼻息肉评分(最大降幅2.07分,P<0.001)和鼻塞评分(最大降幅1.03分,P<0.001)的改善更为显著。在预先设定的亚组中,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改善。
在次要结局方面,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的疗效也优于标准治疗组:
嗅觉丧失评分:与标准治疗组相比,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的评分降低了1分(P<0.001)。【总分0~3分,分数越高,嗅觉丧失越严重】
SNOT-22评分:与标准治疗组相比,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的评分降低了27.26分(P<0.001)。
鼻窦CT(Lund-Mackay)评分(总分0~2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与标准治疗组相比,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的评分降低了5.72分(P<0.001)。
总症状评分(总分0~2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与标准治疗组相比,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多降低了6.89分(P<0.001);
需接受鼻息肉手术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比例: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需接受鼻息肉手术(0.5% vs. 22.1%,P<0.001)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5.2% vs. 18.3%,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
安全性方面,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78.3%和77.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主要为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中标准治疗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22.9% vs. 5.4%)和哮喘加重(5.9% vs. 0.5%)的发生率高于tezepelumab+标准治疗组。
这两项试验均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重复、随机3期临床试验,分别于2022年4月18日至2023年8月7日和2022年4月18日至2023年7月11日开展,共纳入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28名严重不受控制的CRSwNP成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病情控制不佳,内窥镜下鼻息肉评分≥5分(总分8分,分数越低,鼻息肉越小);2)存在严重CRSwNP相关症状,包括在过去2年内接受过3天及以上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存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证和/或不耐受),或既往接受过CRSwNP相关手术(如息肉切除术或内窥镜鼻窦手术)。
WAYPOINT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平行组、双盲、随机对照3期研究,纳入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医学中心的408名CRSwNP患者。WAYPOINT试验主要评估tezepelumab在重度、不受控制的CRSwNP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GR1802注射液(达必妥同靶点)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一项临床试验正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三期),符合项目要求的患者,有机会参加治疗,无需费用!有兴趣扫码报名了解
本文仅做参考,不提供任何诊疗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前往医院向专业医师咨询。材料图片等源自网络,侵删。